2020-08-03
↓先看以下的照片↓
这是螺旋形星流迹,假如你觉得玩味太重或是严重误导他人的话,可直接按「上一页」、键盘Backspace或Alt + F4 关闭本文,假如你觉得没问题以及想知道有关相片的製作流程,请继续阅读。
********正常的星流迹********
见下图,这是正常的星流迹相片
WB: 4000K, ISO: 1600, 光圈:F4, 快门:20s 300张,摄于东坝。
********螺旋形星星流迹********
螺旋形星流迹的概念来自外国大师Lincoln Harrison,不过大师只留下一句用 Zooming Machine,而经过一翻Google后也没有找不到相关的资讯,那得只好自行思索。
↓外国大师Lincoln Harrison的螺旋形星流迹作品↓
↓按这里↓观看YouTube 短片 (广东话旁述) (片长 16:36)
螺旋形星流迹其实是透过Zoom in或 Zoom out(即所谓的拉爆) 方式来形成,假若没有Zoom machine,那就要用手扭动镜头,在约2小时的总曝光时间内平均地扭动约10mm 的焦距,「傻的吗」。
经过几次的试验,发觉用 After Effect 后製 Zoom in / out 跟大师的 Zoom Machine 是相差无几,同时亦可以控制旋转的方向,可见下图。
↓上图为zoom out,下图为zoom in。可见旋转方向不同↓
唯一不同的就是香港的星流迹不够外地的出色,没办法,北面是充满光害。
其后发觉 Photoshop 都可以做到同类的效果,但速度上是 AE 快一点。
以下YouTube 短片讲述了以Photoshop来製作螺旋形星流迹的方法,这个製作流程步骤较多,所以不会有独立图截了,抱歉。
有一点要提的就是放大缩小的中心点以及放大率,可见以下图片。
北极星中心点可以先叠数张相来找到,详细做法可见YouTube 短片。
↓放大的中心点不是北极星,令到圆心附近的星轨有偏差↓
↓大概15%的放大率↓
↓大概25%的放大率↓
↓更大放大率↓
希望这YouTube 短片对大家有帮助,若有问题可留言发问。
**此製作分享是100%由本人创作,若要转载到其他网站,请通知。
**用Startrails 叠相是会比 PS 快一点
**咬字不太清晰,抱歉
**相机Setting 大致如下 WB: 3500-4000K, ISO: 800 /1600, 光圈:F4, 快门:20s
**Photoshop 是 CS6
↓按这里↓观看YouTube 短片 (广东话旁述) (片长 16:36)
原文
长
上一篇:螺旋式森林步道将于丹麦登场!世界上的特殊建筑物再添一例啦~
下一篇:螺旋断层放射性治疗‧精準确认肿瘤‧减副作用